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信息 > 特色学校 > 学校风采

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发布日期:2015-12-30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威海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幸福教育 奠基幸福人生

乳山市黄山路学校特色建设经验交流

 

 

创建特色学校,应该是每一所不甘平庸、积极向上的学校的理想与愿望。乳山市地处黄海之滨,这里天蓝、海阔,景色宜人,母爱文化是这座和谐文明小城的名片。而黄山路学校就是这座城市小学教育的一个窗口,是乳山市最早的市直小学之一,“幸福教育”是学校的名片。多年来,学校一直以“为学生智慧 道德 幸福的人生奠基”为办学目标,以“严格管理,爱心育人”为办学宗旨,以“和融共进,永不放弃”的学校精神为引领,逐步形成了办学理念前瞻、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优质化的良好局面。学校积淀了丰富的幸福教育元素:人文性的管理理念,和润于心的校园文化,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生命的校本课程,个性张扬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这些积淀着“幸福教育”的因子,增添着学校的幸福底蕴。

   一、“幸福教育”的探索

有一篇《我们给孩子无数教育,唯独忘了教他们幸福》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孩子的幸福感全世界最低。”姑且不论这则报道的真实性及是否有数据参照,至少这样一个言论,并不让人惊讶。的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扪心自问:我们的孩子幸福吗?反思我们的教育,有倍感欣慰的地方:扎实的基础教育,各类国际知识比赛,我们屡屡获奖,尤令国外孩子咋舌。但也有更多的无奈:刻板被动缺乏快乐的学习状态、过于重视基础而忽略独特个性与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学生愁上课、愁作业、愁考试,从心底里不快乐。英国教育家、夏山学校的创立者尼尔也这样问过:为什么孩子们上学之后,自由、快乐和幸福就离他们远了呢?

(一)思考——坚定特色的根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我们也在思考:学校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让学校成为孩子每天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体验幸福的地方,老远看见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能为学生创造幸福人生的地方,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向上的信念,良好的习惯,善良的品行,睿智的头脑……这些都和幸福教育紧密相连,所以我们的特色主题确定为“幸福教育”。

黄山路学校拥有“幸福教育”的强烈追求和丰厚基础,首先师生需要幸福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其次黄山路学校拥有诸多的幸福基因。这些幸福的基因包括:其一,学校发展具有丰厚的特色建设底蕴。学校的特色教育走过了三个时期:建校—2000年,规范发展期,这段时期学校确立的办学目标为“高质量 有特色 现代化”,并围绕此目标不断前行;20012010年,稳步提升期,从规范走向优质。这十年间,学校初步实现了“教育教学高质量,学校龙头项目与学生个性发展有特色,教学设施现代化”的初始目标,这些积淀为学校在新理念下的特色发展积蓄了力量;2011-至今,特色成长期,学校确立了“幸福教育”新层次发展的特色办学目标,通过科学的顶层提炼与设计,扎根式的实践与推进,不断诠释着幸福文化,构建着师生向往的“幸福苑”。其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奠定了幸福教育基础。多年来,学校以前瞻的办学理念,优良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质的教育质量,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声誉,积淀了丰富的幸福教育元素:人文性的管理理念,和润于心的校园文化,灵动高效的课堂教学,关注生命的校本课程,个性张扬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等。这些,无一不指向追求教育的幸福上。

(二)寻觅——丰厚特色的基石

 2011年—2013年是幸福教育创建初期,自确立“幸福教育”特色目标之后,学校成立了特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挂帅,领导班子全体参与,并吸收学校优秀的骨干教师参与其中。学校每月举行一次特色学校创建小组工作会,大家交流讨论,寻求突破。但是这段时间我们处于迷茫状态,遇到三类问题:第一类什么是特色学校?特色学校与学校特色有什么不同?第二类:如何创建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创建的误区在哪里?第三类:如何实现人人参与,合作共赢,让特色学校建设成为学校的文化?我们寻觅着问题的答案,探寻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突破一:请进来,走出去,确立特色文化理念。

为了突破瓶颈,我们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巧借外力。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先后多次到济南、潍坊、青岛、威海、荣成等特色鲜明的学校学习取经,开阔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我们又请威海、潍坊等地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与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骨干教师又经过多个轮次的探讨、交流,反复研磨吸收内化,通过培训、学习、研究一体化,最终解决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本质问题,确立了幸福教育文化理念。

    突破二:研读著作,连线点状特色因子。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走入“为了特色而特色”、“重形式轻实质”等误区,我们通过零距离对幸福教育特色学校的实地考察与学习;通过研读与幸福教育有关的《收获幸福的教育》《走向幸福生活的教育》美国诺丁斯的《幸福与教育》《重庆:特色学校建设》等专著;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个反复的酝酿与研究,再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开放的心态,将所学所想所感有选择、有层次地为我所用,做到“人无我有”,逐步理清办学特色思路,变无数点状工作,零散构架为系统、科学的“幸福教育”顶层设计,践行“幸福教育”理念,并围绕幸福教育文化体系开展系列活动,实现着幸福教育使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学会如何追求幸福,如何感受幸福及如何幸福生活的教育理想。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幸福,使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使学校得以快速稳步持续发展,形成了从特色理念到特色实施的整体推进策略。

突破三:因地制宜,夯实特色基础。

“领导热,师生冷”是特色学校建设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最初,特色建设目标的确立与实施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主要由学校领导班子参与,难以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参与。针对此问题,学校首先利用全体教师会议对“幸福教育”的理念进行详细的诠释,与教师一起发掘学校自身的优势资源,带领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课堂教学大赛、做幸福教师演讲比赛等,让广大师生感受幸福教育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实现了幸福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幸福教育”的雏形逐渐呈现。

   二、“幸福教育”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幸福教育不是一种教育内容,也不是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是回归教育本原的终极追求。什么是幸福?日本教育家牧口常三郎认为:“幸福是价值的创造”,尼尔认为:“幸福意味着发现的兴趣”,诺丁斯认为:“幸福是生命的内在诉求”。那么,生命有哪些诉求呢?被理解,被尊重,健康、阳光、自信、乐观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黄山路学校的幸福教育定位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用幸福的文化培养幸福的人。幸福教育就是通过幸福教师的创造,幸福课程的实施,幸福文化的濡染,一系列幸福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向上的信念,良好的习惯,善良的品行,睿智的头脑……让学生获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拥有幸福的童年乃至幸福的一生。幸福教师是幸福学生的源泉,而幸福学生意味着既有幸福的童年,还要有幸福的一生,这才是学校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有了前期的特色探索,2013——2014年学校进入了特色形成阶段。

(一)幸福理念文化——特色核心

有了坚实的特色基础,“幸福教育”的理念逐步完善。“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是特色工作的核心,以此为基石,逐渐形成“幸福理念文化”、“幸福环境文化”、“幸福管理文化”、“幸福课程文化”、“幸福教师文化”、“幸福学子文化”、“幸福家校文化”七大特色文化体系,践行着“修养福德  蕴养福慧  涵养福能  培养福行”的教育目标,实现着“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享受教育”的理想。从“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定位,到“福德 福慧 福能 福行”这四大主体的教育规划,以“理解幸福 感受幸福 追求幸福 创造幸福”为教育方针,再到具体的教育实施,以致达成“修养福德 蕴养福慧 涵养福能 培养福行”的教育目标,最终形成“正气 才气 灵气 和气”的校风,“笃正 敬学 博雅 敏行”的学风,“仁爱 智慧 温雅 亲和”的教风。从上而下,以一贯之,浑然一体,让学校特色建设从理性思考走向深入幸福实践。 

(二)幸福环境文化——特色外观

     通过围墙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黑板报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渗透“幸福教育”元素。确立四大特色主题: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特定的主题文化。教师文化体系主要包括四大主题:以爱润心,以德立品,以能促行,以和兴业阐述了“幸福教师”的含义。通过润泽心灵的爱心教育,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以及和融共进的团队精神做好工作,提升幸福感。学生文化体系以“爱”与“学”为主题,“爱”按照“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敬爱自然”序列设计,从爱己到爱人再到对自然的热爱,产生“爱”的幸福体验。“学”的主题,按“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序列设计,告诫学生先学做人,再学求知,做到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具备幸福人生的重要技能。特定的主题文化体系包括孔子思想墙、节俭墙、师德墙、体育文化墙,还有丰富的如厕文化。不同主题的“幸福视觉”文化墙,处处渗透着幸福元素,打造着幸福校园。

(三)幸福管理文化——特色新径

“人文性”绿色管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核心,结合“和融共进 永不放弃”的校训,学校将管理定位为“服务”,在此基础上学校进行了适合自己学校的制度与章程的编写,并面向全体教师对初稿进行修改意见征集,随后通过教师代表大会对教师的意见进行归类讨论,好的建议及时采纳,集中教师代表对制度与章程进行修改,三易其稿,形成了规范、合理、完善的制度与章程,在教师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之后,学校将制度与章程分别汇编成册,将相关的制度与章程传达给相关责任人,然后依据章程与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的学校教育组室管理制度、师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度、各类教育实施制度等渗透着“敬业、友善”的和谐,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制度来实现“增强自信 感受幸福”的管理理想。

(四)幸福课程文化——特色引领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幸福的? 首先应该是开放的、个性化的,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而不是去冥想、揣度教师需要的答案;其次,应该是智慧而和谐的,挑战性的问题、灵动的思维、愉快的合作,而不是纯粹的灌输和填鸭。简单来说,是需要具备“开放、个性;智慧、和谐”四要素,因此我们制定了“幸福的课堂的十二项标准”,并围绕“福德教育  福慧教育  福能教育  福行教育”主题,我们探索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实施策略,形成以目标为辐射的课程体系。学校一直坚持通过教研探索国家课程减负增效的手段与措施,以集体教研、有效作业为载体,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策略。2007年,学校就已形成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四环节教学法”,并逐步将“四环节”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2014年起,我们又在原有的“四环节”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验,审时度势,谨慎推进,20153月,在乳山市教学工作会上进行经验推介。

学校立足校本,开发出系列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学生喜闻乐见的福德类、福慧类、福能类、福行类课程体系(见图)。其中的《自救自护资源包》为地平线课程(生命课程),引领学生关注生命,重视安全,让学生用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去拥抱幸福生活;经典诵读”类课程为“扎根课程”(传统文化——底蕴课程),其目的是“继承文化传统,传承国学精髓”,注重学生的国学教育;幸福社团课程体系的科技类课程为“腾飞课程”(与时俱进课程),科技是时代发展的主题,这类课程对学生而言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可以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与探索精神,开阔学生眼界。一系列的课程研究,学校成果丰厚,2011年在威海市举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究的研究”现场会中,学校数学团队执教了公开课并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经验推介;2014年在山东省特色课程评选中《小学数学三性作业设计校本课程》荣获一等奖;另外《学生“自救自护”系列丛书》校本课程获山东省课程资源一等奖,学校编写的校本课程《好习惯 好人生》结集出版,并获得威海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五) 幸福教师文化——特色主导

“仁爱  智慧  温雅  亲和”是学校的师风,围绕师风建设学校提出了“幸福教师的十二项修炼”,让教师在“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享受教育。”具体做法包括:

1)愉悦身心,幸福从教。学校开展教师健身活动、教师师德演讲活动、教师文艺活动、教师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愉悦身心的各类特色活动,让教师感受到教育生活的丰富多彩。

(2)读书自育,感受幸福。和“培训自育双轨并行的教师发展模式”是学校教师读书文化的重要内涵,在读书中教师丰富了知识,平和了心态,读书活动已经让教师培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教研聚力,师能成就幸福。学校通过三种教研模式引领教师提高师能水平,其一,研备结合的集体教研模式,学校每周的年级组集体教研按照“课前准备——个人主备——评议交流——形成终案——实践完善”的基本流程,将“有效课堂”四环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研讨”、“合作课堂探究”等融会贯通,群策群力,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其二,主备主讲的教材研究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日常课堂高效化,优质课堂特色化;其三,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师生读书征文、读书交流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丰厚的文化积淀,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案例、论文等,让教师感知幸福教育真谛。

加强了“幸福教育”社团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重视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过程管理和应用价值,力求做到科科实施课题研究,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依托学校正在进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社团建设等教育科研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断打磨,不断研讨,及时反思,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方案,研究思路,形成一套有实效性的特色模式,能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学校的科研特色不断创新,不断推进,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

(4)培训提升,视野开阔。学校多方面搭建平台,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培训机会,让教师近距离接触教育名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了解教育的最新发展与动态,开阔教师眼界。再通过培训教师的本校二级培训活动,实现学习收获的原点辐射,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

(六)幸福学子文化——特色主体

“幸福学子文化”作为“幸福教育”的文化体系核心内容,学校的每一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学子文化,“笃正  敬学  博雅  敏行”的学风也在诠释着“爱”与“学”的学子核心思想。

     1)孝道教育,修养福德。学生学会爱己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体会被爱和给予他人爱,学校全面启动了孝心工程,精心编写了《孝心伴我行》校本课程。手册由“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遵守公德”、“乐学善学”五部分组成。将孝心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心,内化为一种品质,并反映到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在培养孝心的过程中,修养福德,修养正气,体会被爱和给予爱的幸福。

    2)经典濡染,涵养福慧。借鉴国内经典诵读先进理论精髓,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提出了“零负担经典诵读”的探究,即利用早晨、中午的课前预备时间让学生诵读古诗名句,每节课的上课下课铃声,学校全部换成了古诗朗诵,并用古诗诵读代替了每节课上下课师生间的问候,这种见缝插针式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味文人墨客在诗词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挚情怀,蕴养福慧,蕴养才气。

     3)社团活动,涵养福能。学校将面向少数学生以艺体为主的精英社团,改为全员参与的各具特色的多样社团。学校确定了分学段的“经线”社团管理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学校实际,探索出“二经七纬”的社团运作模式,采用“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的原则,还从三条渠道选择社团指导教师,具体为:首先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特长资源;其次吸收热心家长及社会上的志愿者十余人到校指导;另外,学校又借助毗邻的威海艺校的优秀学生资源,选聘了十余名优秀的在校生协助指导,进一步提升社团的活动质量。特别是“科技类”社团作为学校的传统社团与龙头社团,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不断提升,成果显著,2014年被评为“乳山市十佳社团”、“威海市优秀社团”。

    4)习惯教育,培养福行。“好习惯、好人生”是学校“培养福行”的标语,学校通过礼仪教育、节俭教育、公益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构建习惯养成工程,倡导学生做有行义的幸福学子。例如:以“母爱圣地,幸福乳山”的人文精神为背景的系列“孝心感恩”活动;以“节约型社会”创建为背景的“小手拉大手,节俭齐步走”活动;以“践行公益思想,奠基高尚人格”为目标的公益主题活动等,帮助学生修养了福德,培养了福行,成长为充满正气的幸福学子。

(5)特色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幸福。学校开展了“童话与童年”主题活动,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以“听、看、讲、演、编”等形式梯次展开。围绕这一主题,学校还开展童话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讲童话故事比赛及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陶冶了情操,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各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悟精彩、收获快乐、彰显智慧、激活潜能,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悟。

    6)幸福家校合作文化——特色外延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形成“幸福时间”的节日文化和“幸福空间”的家校组合文化。“幸福时间文化”具体包括翰墨飘香的读书节、尽展才华的艺术节、拼搏竞进的体育节、放飞理想的科技节、传递情谊的感恩节等,让学生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幸福体验。“幸福空间”的家校组合文化让家长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乃至学校决策;每年两度家长开放日,开放课堂、开放校园;开设家教论坛,共讨教育良方;先后三次开展的家校互动感恩教育活动,拉近了家长、老师、孩子三方的距离,让爱与感恩的种子深植在学生心间;开展亲子共读、评选书香家庭;聘请家长教师,走进社会实践基地等,真正实现了家校的幸福合作。

此外,学校还通过《幸福苑》——家长版的校报引领家长,探索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有效家教方式。“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让家长说说心里话,倡导对学校、老师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另外校园小广播,通过校园新闻、学生习作、经典美文、欢快悦耳的音乐让接送学生的家长与学生一起感知生活,陶冶性情,提升着幸福指数。

   三、“幸福教育”的深化

2015年以后,幸福教育推广实施。通过幸福文化、幸福课程、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家校幸福合作等途径,形成“阳光雨露 禾苗茁壮”的学生成长氛围。构成“暖阳、甘霖、沃土、壮苗”的唯美幸福校园画卷,同时也意味着:阳光健康在校园;文雅和谐在校园;求真共进在校园;积极向上在校园——完善而科学的幸福文化已形成。

(一)“幸福教育”有序推进,三方(教师、家长、学生)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幸福教育”的有序进行,让教师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幸福。借助身边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四名工程”培育人选,带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并让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融会于师生学习的每一项活动中,让老师在实践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幸福教育”系列活动,也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幸福。依托“孝道、友爱、节俭、诚实、文明、守信、自爱、明理”的教育主题开展各具特色的班队主题活动,并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孝老爱亲、勤劳勇敢,团结进取的个人优秀品质。

“幸福教育”的家校合作共育,让家长感受到“亲如一家”的幸福。从重视学生生命教育到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再到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学校为营造和谐温暖幸福的家庭环境开展了各类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受家长的认可和赞誉。

20133月、20141月和201412月,学校对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家对学校“幸福教育”的认同度、参与度以及幸福指数的变化比率。通过三次调查的比对发现,教师对幸福教育的认可从20133月的72%20141月的 86%,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97%;教师自我感知幸福指数,从20133月的69%20141月的83%,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98%;家长对幸福教育的认可从20133月的61%20141月的 85%,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95%;家长的家庭幸福指数,从20133月的67%20141月的78%,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96%;学生参与幸福教育活动的兴趣从20133月的65%20141月的 86%,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100%;学生的自我幸福指数,从20133月的73%20141月的91%,并逐步提升到201412月的99%

    这些数据、宣传稿充分表明了 “幸福教育”特色文化有创新,有收获。得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一致认可与支持,“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理想与追求,为每个生命开启着幸福之门,让众多的教师、家长、学生享受着幸福教育的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位学生茁壮成长!

(二)“七大幸福文化”主题,实现了幸福教育文化的序列体系。

“原点式的幸福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对时代内涵的准确把握,更是对学校自身特色的现实思考。成为了幸福文化体系的原点,为学校的日常特色工作指明了方向。

“流动的幸福环境文化”。“外显内隐”结合的环境文化是浸润心灵的现实载体,在幸福精神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幸福环境文化。诠释着学校环境文化的内涵:阳光健康在校园;文雅和谐在校园;求真共进在校园;积极向上在校园。

“和谐的幸福管理文化”。建立起一种平等参与、协调均衡的管理文化,在和谐的制度文化的影响下,社区认可学校管理,家长支持学校工作,实现着“幸福牵手”,共同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

“多元的幸福课程文化”。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也有根据学校实际开发的校本课程体系。科学的、丰富的、人文的、多元的幸福课程文化让学校的幸福文化灵魂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

“阳光的幸福教师文化”。形成了流动的“阳光马赛克”教师文化,这种文化既检验了教师自我的发展空间,又促进教师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让教师有了“以校为家”的心灵归属感,在日常工作中乐于交流,幸福分享,共同折射教育的幸福阳光。

“开放的幸福学子文化”。在“幸福学子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给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校社团、自学探索、合作活动、文体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治中得到发展,人格得到完善,能力得到提高,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健康、自信、乐观、团结”的学生文化氛围。

“网格式的幸福合作文化” 多元的组织形式、多种活动方式实现着“幸福合作“的深度探讨、研究和共享,突破学校特色校内的单一性、封闭性,走向交流合作的对话性、开放性,实现着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标,探究幸福特色文化的新途径。

(三)“三线幸福体验”,收获幸福教育累累硕果。

 1、教师层面。近年来,学校及教师个人分别出版了教育专著,广大教师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德育报》、《当代教育家》等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在各级优质课、公开课等评比中学校教师喜讯不断,乳山市举行的优质课比赛,黄山路学校获得多届的全市综合第一名。仅2014年的全市优质课比赛,有七名获一等奖,三名获二等奖,总成绩居全市第一。学校目前有威海市优秀教师6人,威海市师德标兵3人,威海市学科带头人8人,威海市教学能手10人,3位威海名师,3位名班主任,2个名课程团队。

感知幸福,宣传幸福,成为了黄山师生的生活乐趣。各类“幸福教育”宣传稿件频频发表,于莉校长撰写的《追求幸福教育 享受教育幸福》在《中小学教育》发表、撰写的《幸福教育 奠定学生幸福人生》在《快乐学习报》上发表、撰写的《幸福的密码》在《科学导报》上发表、撰写的《打造幸福社团,放飞七彩童年》在《小学生拼音报》上发表; 张晓老师撰写的《创特色学校 办幸福教育》在《威海晚报》发表;于晓明老师撰写的《黄山路学校成立少年管乐团》通讯稿在《齐鲁晚报》发表;邵建青老师、张淑艳老师、段小霞老师、孙艳老师等“幸福”主题稿件在“威海大众网”、“威海教育学会网”、“乳山教育网”等网站频频发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幸福教育”特色知名度。

    2、学生层面。从2013年以来,有百余名学生外出参赛,并多次在少儿书画大赛、英语大赛、舞蹈大赛、合唱比赛、田径比赛、兵乓球比赛、科技创新大赛、征文比赛、少儿春晚节目等评选中成绩优异。20116月,在威海市庆祝建党90周年“诵读经典 爱我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荣获集体组三等奖。20127月,我校排演的《在经典的天空下》获威海市经典诵读和演讲比赛三等奖。20127月,我校排演的健身操获得威海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第二名。201212月,我校选送的舞蹈类节目《绽放》获山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小学组三等奖。201312月,我校李佳林同学在山东省首届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国画一等奖。

在威海市举行的历届科技节中,我校先后获得36个单项或团体冠军。在2014年的第六届科技节活动中,我校在“航模”比赛中再获个人与团体冠军。还有三名选手获得科幻画和电脑动画比赛一等奖,一名选手获得电脑动画二等奖。“阅写类”社团成员在乳山市举行的“家风家训”征文比赛中,丛简等9名学生获奖,其中两名学生获一等奖;三名学生获二等奖;四名学生获三等奖。在乳山市举行的学校器乐比赛中“幸福乐团”获得市级一等奖。“艺术”社团编排的有氧健身操在威海市文体比赛中获一等奖;“运动”社团编排的绳操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乳山市的大型表演,女子乒乓球队在乳山市级比赛中获团体和单打冠军;“益智”社团教师编写的校本课程获山东省特色课程评比一等奖;“科技”社团的发明创造创新成果获省级二等奖。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级组织的艺术类、科技类、征文类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学校有一大批优秀的校园礼仪小明星、公益小明星、助人为乐小明星、进步小明星等等。还有很多走出校门的“童星”。宫卓宇,参加过央视《回声嘹亮》《非常6+1》《欢乐一家亲》等一系列节目,以其甜美的歌声、开朗的个性征服了亿万观众;于家宝,先后参加了《我是大明星》、《我要上春晚》的海选,都顺利晋级;并参与了两部电影的拍摄;我校的于皓南丁也两位同学荣获华佗论剑奖学金,于皓南同学在评选中取得了威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3、学校层面。“十一五”期间学校的研究课题“大阅读教学实验与研究”、“营造书香校园,探究有效阅读教学实践”等顺利结题。威海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课题“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方法的探究与实践”课题已经研究多年,均多次获得教科研表彰。2011年学校编写的习惯课题专著《好习惯  好人生》获得威海市课程资源评选一等奖;2012年,我校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实践的研究》被评为威海市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6月,我校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山东省顺利结题;《基于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经专家组评定,该成果获威海市2013年度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三等奖。20133月,我校课题“全纳教育理念下小学优质化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在威海市阶段性成果评选中,获三等奖。2013年于莉校长主持的“基于良好习惯的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成果获乳山市一等奖,威海市教科研成果评选三等奖;2014年高爱飞主持的课题“生活性、操作性、实践性数学三性作业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获乳山市一等奖,威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二等奖,设计开发的校本课程获省级特色课程评选一等奖;学校连续多年被乳山市评选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2009年学校就荣获了“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2010年以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省级优秀试验基地”、“山东省中小学校本研究重点试验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家长学校”、“山东省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等省级荣誉称号;学校还获得了“威海市教学示范学校”、“威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威海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威海市校园园林绿化先进学校”、“威海市卫生先进单位” 、“威海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诸多荣誉。学校连续十余年被评为“乳山市教育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教育宣传先进单位”等诸多的荣誉称号。

201212月,我校在威海市做了“多措并举,推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20142月,承办了乳山市中小学教学工作现场会,展示了有效作业的研究成果,并做了“探索多渠道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典型交流。20146月,我校被定为乳山市“幸福社团” 观摩会现场,教育局领导带领全市领导干部参观了我校社团,于莉校长在会上作了“且行且思 且思且取——黄山路学校社团建设汇报”的经验交流。2014年和2015年,于莉校长连续两年在乳山市教育工作会上作了题为“探索多渠道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有效性”和“翻转课堂 我们如何作为”的经验交流。

除了以上荣誉之外,学校还被评为威海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威海市模范职工之家、市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被授予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小学图书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知网杯”全国中小学数学阅读活动突出应用奖。20114月, 5.6班在“亲子阅读 书香威海”活动中被评为书香班级。

   四、“幸福教育”的愿景

我们认为,幸福教育的主体关键在教师,主阵地在课堂。有了幸福的教师、幸福的课堂,自然就会有幸福的学生,因此我们的思考与特色发展愿景主要为以下两方面:

(一)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幸福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如何解决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与愉悦身心的关系,是很突出的问题。借助身边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师德标兵”、“四名工程”培育人选,带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习。并让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新课程理念真真切切地落实到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融会于师生学习的每一项活动中,让老师在实践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二)幸福课堂是特色学校建设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幸福教育”

社团课题研究和日常的校本教研,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重视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过程管理和应用价值,力求做到科科实施课题研究,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依托学校正在进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社团建设等教育科研活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断打磨,不断研讨,及时反思,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方案,研究思路,形成一套有实效性的特色模式,能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学校的科研特色不断创新,不断推进,丰富“幸福教育”的内涵。

教育不仅是奉献,更是收获;教育不仅是生活,更是幸福。幸福是健康成长,幸福是道德的修养,幸福是智慧的人生。幸福教育的内涵就在于培养一个幸福的人,创造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这将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目前我们离理想的“巴学园”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追寻幸福的教育理想,只要我们思考,我们行动,在追寻幸福的道路上执著前行,一定会无限地接近幸福教育的原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